1.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油井发生重大原油泄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了海洋生物的

2.2010年全球十大科学新闻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3分)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4.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

2021年4月原油价格_2010年4月原油价格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货币政策

2008年9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年初,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5万亿元以上,相对于预期8%的GDP增长率和4%的CPI指标,仍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这一转向是正确的,有力配合了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企稳和回升的作用明显,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讨论。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国外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第二部分为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讨论,包括描述货币政策调节机制和经验,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的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

(1)M.弗里德曼对1929~1933年大萧条的讨论

2008年,国内翻译出版了M·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的节选本,英文名为The Great Contraction,1929~1933,应译作“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但中译名为“大衰退”。中译版书名的改动意在吸引人们的眼球,却有失去作者的原意和警示之虞!这里不做讨论。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将大萧条期间的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成四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里实行了紧缩的政策,一个阶段里实行宽松的政策。第一个阶段是从1928年春到1929年10月。1927年年底,美国经济周期刚刚到达谷底,物价还在下滑,没有任何通货膨胀的苗头。但是,美联储由于担忧股市投机的进一步加剧,取提高贴现率的对策打压投机,导致物价的进一步下滑和经济活动的萎缩。第二个阶段是1931年9月英镑危机之后的货币紧缩阶段。国外势力的黄金挤兑行为引发了美联储积极而迅速的行动,极短时间内急速提高贴现率,导致大批商业银行的破产和工业产出及物价的下跌。第三个阶段属于货币宽松阶段,始自1932年4月,国会向美联储施以重压,要求后者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迫不得已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使经济显露复苏的迹象。当美联储1932年7月终止这一政策后,经济便重陷困境。第四个阶段是1933年1~3月银行业大休期间。总统还未就任,未来政策很不确定,银行倒闭和美联储应对黄金挤兑措施导致货币存量进一步下降,引起经济最严重的下滑。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研究显示,从1929年8月的经济顶峰到1933年3月的经济谷底,美国货币存量下降了1/3,相应的便是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这些经历以悲剧性的方式反证了货币要素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货币政策取向的关键作用。

闫彦明:国际货币政策格局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国际经济发展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而近期爆发的利比亚战乱,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冲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复杂因素将使得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近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的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多次取了货币紧缩举措。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紧要关头,各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终将牵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外松内紧: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

目前,各国经济政策的推出面临两难选择。从大的方面看:

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受到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走出危机仍然任重道远。虽然全球经济龙头美国近期的经济增长、就业率上升、房屋出售面积等数据明显好转(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2010年三、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6%、2.9%;就业总体比较疲软但趋于好转,非农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高位下降到8.9%。),但是前述国际经济中许多负面因素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占据上风,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可能将不得不继续取宽松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全球性通货膨胀态势猛烈。去年以来,受利比亚战乱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粮食、金属、铁矿石、稀土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大幅上升,其中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飙升至29个月高点,国际粮价也达到近两年以来最高。随着美元汇率继续低迷,使得作为避险投资对象的贵金属受到追捧,纽约商品黄金期货价格自2008年末以来已累计上涨70%。如何应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通货膨胀,加大了各国施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压力。

从全球各国货币政策情况及近期的趋势看,可以大体划分为三种不同方向:

一是以美、日为代表的宽松性货币政策。从美国的情况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祭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量化宽松措施,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2010年9月,美联储因为美国经济数据不佳,又推出了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取分阶段执行。日本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更多地体现为被动特点,本来其经济状况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和核辐射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冲击。实际上,自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央行已将基准利率下调至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用了宽松经济政策,2010年度日本公共债务相对于GDP的比例已超过200%;地震爆发后,日本将推行一个庞大的宽松货币政策,从震中救助到灾后重建最终有可能要突破70―100万亿日元(约为5000亿美元)之巨,其运作方式主要以发行国债来扩大货币发行来进行。

二是以欧洲各国为代表的观望型货币政策。与美、日不同,欧洲各国情况更为复杂和微妙。自去年初不断发展的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货币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被迫持续地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日趋严峻的通胀形势也迫使欧洲及时考虑货币政策风向的转变,即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3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总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并决定近期继续维持1%的基准利率不变。但是由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上涨的风险在增加。是否转变货币政策方向,可能还要观望一段时间。

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就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尤其是CPI高企因素的变化,做出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向选择,从而在全球宽松性货币政策中“一枝独秀”。主要举措体现在:一是2010年10月以来央行决定连续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基准利率,累计升息幅度达0.75%;去年以来,中国已连续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最近的2011年3月25日上调该指标的举措,预计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600亿元,而大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也达到了20%的历史高位。

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面对世界主要后工业化国家普遍施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似乎正面临着全球性货币政策的全面“围攻”,要继续保持收紧的货币政策很不容易。具体来看,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输入型通胀压力更加剧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是大宗工业原材料商品和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在工业生产中,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从而具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为2180万吨,金额为141.8亿美元。另外,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也约占世界的60%以上,钢材需求占50%左右,铜和铝的需求接近40%。去年以来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已经触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中国的工业生产则面临着巨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追根溯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夸张性的过量发行货币所致。

2、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持续、全面加大。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来看,从2005年中国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呈现一路走高的单边走势。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态势不减,双向浮动特征就渐趋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但受去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以中间价为计,2010年6月19日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4%。另外,从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来看,由于震后日本经济元气大伤,日本为了恢复震后日本的经济,提振日本的出口,也默认甚至推动日元继续贬值,以提高日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了近来日元的连续大幅走低。美国、日本等国都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其汇率持续走低,必然使得中国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进出口格局将出现对中国不利的变化。

3、国际热钱助推资本泡沫。中国在全球主权国家中旗帜鲜明地实施了收紧的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走势不明的环境下,投资中国显然能够对国际游资带来汇率上升、相对高利率的附加收益,而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也为国际游资提供了绝佳的“避风港”。虽然中国仍然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外资不能随意地出入中国,但是通过多种变通方式,实际上大量的外资已经“潜伏”入境。近年中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持续的“双顺差”格局。据统计,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达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2260亿美元,增长25%。通过各种方式涌入国内的国际资金,所到之处必然引发资产泡沫:部分地受此影响,近年来中国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引领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已经愈演愈烈,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增长态势也难以遏制。这些游资就像定时,在不断加剧中国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泡沫的同时,随时可能由于国际时局的变化而引爆中国资本泡沫,导致巨大的潜在风险。

4、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风险。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2010年底外汇储备规模为28473.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美元资产。美元的持续贬值实际上使中国面临着持续的财富缩水。为了有效规避美元贬值风险,中央已经在探索降低美元资产比重,增持欧债,并进而增持日债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根据日本财务省2010年8月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6月份净购入4564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日本国债,为连续第6个月净购入日本国债;而中国在2010年上半年对日本国债增持的总额为1.73万亿日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此规模几乎是2005年总额的7倍。但是日本资产也并不安全:其200%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国家承受债务的极限,要进一步实施发行债券、增发货币的扩张性金融政策,无疑风险巨大。由此而产生的潜在危机如果一旦变成现实,将对日元和全球外汇、资本市场稳定,特别是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带来巨大影响。

结语

在外松内紧的货币政策格局下,中国经济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占据主流。在此情况下,中国进一步研究取收紧银根政策的时候,必然要放到更为广泛的全球视野来综合考虑。虽然遏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极其重要,但是在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取紧缩货币政策应当更为谨慎,并力争在整体上实现与国际货币环境的协调。同时,还可以积极取多方面的举措,有效规避国际货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可探索有序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缓解“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压力;又如,继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的签订,鼓励互换资金用于贸易投资,最大限度降低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贸易风险,并缓解出口价格上行压力;又如,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应当积极推动境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需求;再如,在有效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同时,更为审慎地开放资本账户,并积极探索与完善针对国际热钱的预警制度和监控制度等。通过综合政策组合,确保我国国际收支相对平衡、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发展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并为全球经济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做出新的贡献。

如果还要关于国际货币政策的其它资料,就给个邮箱。 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油井发生重大原油泄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了海洋生物的

原油期货简称为OilFut,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OilFut是?OilFutures?的缩写,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下面小编带你来了解相关的资料,仅供参考。

原油期货品种一、世界石油期货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诞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已经超过金属期货,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油期货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业(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其他石油期货品种还有取暖油、燃料油(2240,-71.00,-3.07%)、汽油、轻柴油等。NYMEX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规格为每手1000桶,报价单位为美元/桶,该合约推出后交易活跃,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品期货合约,它的成交价格成为国际石油市场关注的焦点。

原油期货品种二、世界主要石油期货览

纽约商业NYMEX

1、18年11月上市取暖油期货合约

2、1982年上市含铅汽油期货合约,1986年被无铅汽油期货合约取代

3、1986年上市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

4、1990年上市天然气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7254万手,日均交易量27万手

国际石油IPE

1、1981年上市轻柴油期货合约

2、1988年上市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

3、19年上市天然气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2641万手,日均交易量17万手

东京商品TOCOM

1、1999年7月上市汽油、煤油期货合约

2、2001年9月上市原油期货合约

2001年交易量为2560万手

新加坡SGX

1、1989年SIMEX上市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

2、2002年4月与TOCOM签署合作协议交易中东原油期货合约

上海期货(原上海石油)

1993年推出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四个期货合约

总交易量5000万吨

原油期货品种三、我国的石油期货

我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年进口原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前年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多支付了数十亿美元。

目前我国石油供求和价格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呼声很高。

其实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原北京石油、原北京商品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其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主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种。

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SIMEX),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过去在石油期货领域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开展石油期货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0年全球十大科学新闻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1)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A.抹香鲸 B.小鱼 C.小虾 D.浮游植物”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抹香鲸,所以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抹香鲸,故选A.

(2)抹香鲸和棕颈鹭都属于动物,它们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墨西哥湾海洋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小鱼→抹香鲸.

故答案为:(1)A;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自动;

(4)浮游植物→虾→小鱼→抹香鲸.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3分)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2010全球十大科学新闻出炉 即将过去的2010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科学:人造生命的诞生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则给当地生态带来灭顶之灾;而曾被认为只在微观世界存在的量子效应也能用肉眼看到了……经过编辑初选、网友投票以及专家顾问团评议,《环球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最终盘点出2010年最值得铭记的十大科学新闻 1. 人造生命诞生 2010年5月20日,美国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宣布,他们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取名为“辛西娅”。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团队首先选取了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对这种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人工合成了它的基因组。然后,将人造基因组移植到另一种名为山羊支原体、去除了遗传物质的细菌中。通过分裂和增生,山羊支原体逐渐为人造基因组控制,最终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在培养皿中,合成细菌的分裂等行为就像天然细菌一样。 文特尔认为,这种人造细菌将来可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帮助人类从岩石和工业废料中提取金属,把泄漏的石油转化为无毒物质,还可用于制造新药物、疫苗。但也有科学家认为,文特尔的研究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人造的有机体如果扩散到自然界,引发生物基因变化,有可能造成环境灾难,还有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 2. 墨西哥湾漏油 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南约82公里处海域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火势持续约36小时后,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海域受到原油污染。直到9月19日,漏油油井才被彻底封堵。 浮油涌至美国海岸,多处野生动物保护区面临严重威胁。原油泄漏还威胁着墨西哥湾海岸生态及沿岸百姓生活。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评估,此次原油泄漏造成约44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海湾战争漏油事故(约800万桶原油流入波斯湾)的第二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湾漏油造成的影响将持续数年或者数十年。 3. 私营太空产业迈出第一步 2010年12月8日22时53分,美国SpaceX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使用“猎鹰-9”大型火箭将名为“龙”的太空舱发射升空。这个形状的太空舱在10分钟后进入轨道,绕地球两周后从低轨道再次进入大气层,于12月9日3时04分在墨西哥海岸外以西海域成功软着陆。 “龙”是第一架私人设计的载人宇宙飞船,这意味着人类史上首次有私人公司(而非国家)有能力进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舱飞行试验没有搭载相关人员,但它具备搭载7名工作人员和充裕货物的空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明年航天飞机退役后,使用“龙”太空舱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它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意味着新的太空产业的硬件部分已准备完成。 4. NASA发现“砷基生命” 2010年12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天体生物学家费丽莎·沃尔夫-西蒙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莫诺湖新发现了一种名为GFAJ-1的独特细菌,能利用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长期以来,科学界都认定碳、氢、氧、氮、磷和硫是组成地球生命的6大基本元素,它们不可代替。磷元素在细胞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遗传物质DNA和RNA的骨架、参与形成细胞膜、以三磷酸腺苷分子的形式输送能量等。GFAJ-1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理论。因此,那些过去被描述为“不适合生命存在”的外星环境或许也可以存在生命,这将极大提高人类在外星球上找到生命的可能性。 5. 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神秘的暗物质一直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这种不可见物质在星系、星系团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加着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引力作用,但它们本质上由何种粒子构成依然成谜。2010年2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宣称,他们已首次探测到暗物质粒子。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过去9年中,他们一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一个名为索丹的废弃铁矿来捕捉暗物质的踪迹。实验动用了30台高灵敏度探测仪,并将温度降低至-273.1℃。终于,他们通过位于地面以下610米的高灵敏度探测仪捕捉到两个“暗物质粒子”的踪迹。科学家们认为,这次探测到的事物应该有3/4的可能是暗物质粒子,而不是背景噪音。但研究者也承认,要想确认所发现的确实是暗物质粒子,他们必须要继续发现更多这样的粒子。 6. 单分子层上的类脑计算 2010年4月25日,来自日本筑波市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和分子电子学科学家安尼班·班德亚帕德耶、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兰吉特·帕蒂以及其他科学家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首次在有机单分子层上制造了一个同样具备自我进化功能、能够解决复杂运算问题的电路,这是科学家首次制造出类似大脑、能够自我进化的电路。 基于这种电路的新型计算机能够并行运算,远远胜于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迄今为止,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每一个通道一次也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类脑计算能够为那些很难确定算法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预测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暴发等。为了证明这种独特性,研究人员在分子层面模拟了两种自然现象:自然散热和癌细胞的扩散。 7. 宏观物体的量子效应 2010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阿龙·奥康奈尔及同事首次成功观测到宏观物体的量子效应。奥康奈尔制作了一个1微米厚、40微米长的类似音叉的谐振器,然后把它置入超导线圈并冷却到-273.125℃(只比绝对零度高0.025℃)。研究者向超导线圈导入特殊电流,就可以使谐振器处于振动和不振动的叠加态。实验表明,量子力学的原理不但适用于原子,还可用于日常所见物体。该研究结果对物理学的发展和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 可能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2010年9月30日,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物理学教授史蒂文·沃格特和华盛顿卡内基学会的保罗·巴特勒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设在夏威夷的“凯克”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处于所在恒星系统“宜居带”内的行星。所谓“宜居带”是指距离恒星不太远也不太近,适合液态水在行星表面存在的一个区域。地球就位于太阳系里的宜居带内。 这颗行星围绕天秤星座内名为Gliese 581的红矮星运行,距地球约20光年,质量至少为地球的3至4倍,公转周期约为37个地球日。与太阳系中的水星一样,这颗系外行星也被其恒星“锁定”,也就是说这颗行星的一面几乎永远面对恒星,另一面则几乎永远背对恒星,表面温差较大,平均温度在-31℃至-12℃之间。研究人员表示,这颗行星的引力足以固定住大气,表面具有很多岩石,也具备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最适于生命存在的区域可能位于明暗交界带。 9. 新一代DNA测序技术问世 DNA测序在个人医疗、精确搜查罪犯、超高速检验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2010年4月6日,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的川合知二和谷口正辉宣布,他们利用电测方法,成功识别了DNA的核苷酸碱基,首次验证了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可行性。 研究者制作了两根间距仅为1纳米的电极,然后让碱基分子从电极之间通过。当不同碱基分子(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通过电极时产生的电流值不同,研究者就可以据此识别碱基的种类。以这项研究为理论依据,研究者预计,通过改变电极间距离(从纳米至微米),还可对及过敏原等各种尺寸的分子粒子进行超高灵敏度、超高速度的检测。 10. NASA发现地球附近最年轻黑洞 2010年11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地球附近最年轻黑洞。这个形成只有31年的黑洞是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 19C的余烬,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大质量恒星是如何爆炸的,那些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是黑洞还是中子星,以及我们这个星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数量。 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望远镜、欧洲航天局的XMM-Newton望远镜和德国ROSAT望远镜获得的数据显示了一个明亮的X射线源,在1995年-2007年这段观测期内一直非常稳定。这说明该天体极有可能是一个黑洞,正在吞噬这颗超新星或一颗伴星落下的物质。如果上述解释得到证实,这将是人类观测到的最年轻黑洞,也是人类亲眼目睹它形成的唯一一个黑洞,更是到目前为止超新星爆炸能够形成黑洞的唯一直接证据。

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

小题1:墨西哥美国

小题2:密西西比新奥尔良河流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江阔水深;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商业活动频繁;可以实现江海联运,铁路、公路稠密,是该国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自然、经济各回答1点即可)

小题3:偏南风(西南风)RS(遥感)

小题4:深海环境复杂,海面天气复杂多变。(2分)

小题5: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纽芬兰

小题1:根据图示:墨西哥湾沿岸的国家A是墨西哥;B是美国。

小题2:为了防止漏油点附近航运繁忙的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该河流入海口的重要港口新奥尔良要求从墨西哥湾来的船只进港前必须清洗油污,该河流航运繁忙的原因是河流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江阔水深;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商业活动频繁;可以实现江海联运,铁路、公路稠密,是该国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偏南风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科技人员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中的RS技术对海区进行监测。

小题4:此次事故漏油井封堵困难的主要原因深海环境复杂,海面天气复杂多变。

小题5: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浮油“侵入”大西洋,对四大渔场中的纽芬兰渔场危害最严重。

A、钻井平台没入海水后,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ρgV排得受到的浮力不变,则选项A说法错误.

B、钻井平台下沉后,离水面的深度越来越深,由P=ρgh得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大,故选项B说法正确.

C、因为原油浮在水面,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原油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则选项C说法错误.

D、浓烟滚滚向上是因热空气的密度小,受浮力作用而形成的,而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