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第二次油价上调: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

2.油价2021首次调价,未来的油价走势会如何?

3.中国油价最低是哪一年

4.2月4日,2020年油价首次大幅下调!92汽油仅为6开头

2020年1月份油价多少钱一升_2020年1月份油价

作者|吴雪 编辑|白朝阳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2月13日,因为疫情影响,原本应该线下举行的中汽协月度信息发布会,以及乘联会市场分析发布会,不约而同地改为了线上进行。

来源:中汽协

当天,中汽协公布的1月份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显示,根据其对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则分别下降了24.6%和18.0%。

而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生产139.8万台,同比下降29.0%;零售169.9万台,同比下降了21.5%。

数据来源:乘联会

1月产销跌幅继续扩大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虽然双方公布的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月度销量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经历了连续一年半的同比负增长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在2020年的第一个月,依然以负增长开局,而且跌幅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甚至,据乘联会表示,1月份的零售降幅,创造了自2005年乘联会零售统计以来的最低增速。

数据来源:乘联会

对于一月份数据大幅下滑的原因,中汽协方面表示,主要还是受春节期的影响。

“今年春节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较去年减少5天。另外,考虑到一些单位提前放的因素,因此有效工作日变得更少。”

对于当前的肺炎疫情,中汽协认为, “元月20日之后肺炎疫情的影响开始显现,但当时已经接近春节期”,因此其对元月份的数据虽然有所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彼时只是初步显现。

据中汽协及乘联会预测,受肺炎疫情的影响,2月份的数据情况,将更加严峻。

2月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经销商预计2月份的车市销量同比降幅将超过50%。而不少整车企业则表示,这样的判断仍然过于乐观。

调整预期,车市全年销量或将继续下滑

此前,在对2020年车市进行预测时,中汽协曾给出下滑2%,并逐步在未来几年内恢复正增长的预估。而乘联会也曾乐观估计,全年销量或将实现1%的正增长。

但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却打乱了汽车行业正常的运行节奏。乘联会也将其对全年的销量预估调整为了“或将下滑5%”。

在谈到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时,中汽协表示,其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

其次,延迟复工导致企业较往年平均少开工7-11天(湖北地区更久),企业生产进度受阻。

第三,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发布了对我国的入境管制措施,企业出口困难增加。

第四,汽车企业的生产和营业停摆,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以零部件企业为主)面临破产倒闭困境。

第五,2020年,此前发布的众多标准法规将进入实施阶段,但延迟复工或将导致部分企业在标准实施后无法按销售新产品。

而除此之外,乘联会还提出,新能源车受到的疫情影响或将更大。

乘联会认为,新能源车的主要群体是目前的限购城市群体和网约车出租车群体,此次疫情导致网约车体系受到影响。而随着疫情难以短期内完全消退,一季度新能源车的网约车需求将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短期内国际油价也是处于低位,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优势不会特别突出,私人购买热情也不会大增。

因而,乘联会表示,如果年中的新能源补贴下调力度较大,对全年的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要考虑调低。

车市需求危中有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对一季度车市带来短期较大的冲击,已成为必然。对此,乘联会预计,如4月疫情平稳下降,对全国乘用车市场厂家批发销量影响或约110万台,零售销量损失100万台。

而与此同时,乘联会表示,在此次的车市危机中,相对而言,也依旧存在一些契机。

首先,疫情会促进首购群体购车。目前中国车市最大的问题是首购比例下降很快,对车市支撑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疫情爆发导致公共交通暂时停止运营会加大对私家车的刚需,推动无车用户购买车辆。

其次,自主品牌损失会小一些。如今,入门级消费者购买力相对不强,往往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车型,自主品牌作为首购占比较高的车型,多年深耕低线级城市,能够较好地抓住用户消费诉求,推出的购车方案也接地气。现阶段自主品牌库存也较为充裕,在车辆供给环节有一定优势。

第三,有库存的品牌受益较大。库存是把双刃剑,在车企推迟复工的现阶段,库存成为宝贵,部分合资品牌,如日系品牌,由于库存较少所以在销量上会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疫情对中西部汽车市场促进较大。此前,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者前期受房地产影响,购车动力明显减少,近期随着用车需求的增长,再加上私家车普及基数较低,首购群体较多,未来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或将进一步恢复。

写在最后

根据中汽协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已向其反馈复工的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号,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32.2%。

而汽车流通协会则表示,截止2月13日16时,其调查的65家经销商集团的4222家经销店综合复功率仅为8.54%。

可以说,疫情之下,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如何及时调整,做好规划,是对每一个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最大的考验。

或许如何消除疫情影响或许并没有秘诀,唯有保持信心,做好准备,时刻在危机中寻找契机。

2020年第二次油价上调: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

国内最后一次油价调整以上涨收尾!根据发改委宣布的通知限制,从明天开始国内每升92号汽油涨价了0.18元,多地区的92号汽油价格突破到7元,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自今日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上调235元/吨,柴油价格上调230元/吨。也就是说在这一次油价调整之后,普通人加满一箱汽油将要多花9元钱左右,虽然不多,但跟迁出相比起来,今年92号汽油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0.53元/升加满一箱汽油价将会多花26.5元!

本次油价调整之后,国内油价调整呈现出“十五涨七跌四搁浅”态势,大部分地区的92号汽油价格维持在6.9-7.1元/升左右。如果昨天没加油的朋友,现在加油又要多花不少钱了。

那么下一次的油价调整会怎么样呢?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因为国际油价还保持着上涨趋势,不过因为市场方面也存在众多利空消息,例如,美国仍将是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油国,预计明年总增长85万桶/日。所以2020年首次油价调整也不一定会出现上涨,这一点还请大家放心。

根据国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调节周期测算,新一轮汽柴油调价窗口将于2020年1月14日24时开启。

今日汽油价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2021首次调价,未来的油价走势会如何?

继6月28日油价上调之后,今晚油价将迎来年内“第二涨”。

按照国际成品油价的规则,新一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于7月10日24时再度开启。

刚刚据@央视财经报道,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7月1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上调100元。

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08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08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09元。

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4元。

总体来看,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二涨三跌八搁浅”的格局。截至7月10日(今天),今年共有13次调价窗口期,其中2月4日、2月18日、3月1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

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63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570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油价最低是哪一年

八涨五跌十二搁浅

2020年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不平凡的一年,各种事物都在经历着不同寻常的变化,而在2020年最后一天,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就给广大群众带来一份不大不小的惊喜。在31号的最后一秒,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结束了一年的任务,以上涨给2020画了一个句号。

相比较于上一次的价格调整,本次的上涨又意味着司机朋友们每加满一箱油,有需要多掏出3-4元左右的毛爷爷。这一消息无疑让广大消费者头疼不已。

根据国家节日安排意见国内成品油的调价规则,在2020年我国成品油一共进行了25轮油价调整,首次调整的时间为1月24日24时,后面每10个工作日一调整。

从整个2020年的油价调整来看,6,7,8月三个月份经历了三次油价上调而10-12月份则经历了夸张的五次上调,油价下调则集中于开年的几个月份,主要是2,3月份,经历了3次下调,9月和11月又经历两次下调,其他大部分时间则是搁浅的状态。

整个2020年,国内成品油的调价呈现出了一幅?八涨五跌十二搁浅?的态势,油价的频繁上涨也是引来不少司机的吐槽。

2020年末,国内油价已经是五连涨,一度涨得让司机们心慌慌,大家都在担心油价会一直涨下去,因为目前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各种不确定性,也给油价的调整带来各种影响因素。

油价受什么影响?

但是广大消费者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油价一直是受市场调控的。

在过去几个月,石油市场经历了堪称灾难的困境,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爆发价格战开始,疫情的肆虐又导致了石油需求的崩溃,欧派克历史性的减产,索性最终并未成行,一连串的导致油价不断下跌,遭受如此重击,想必原油市场短时间很难迎来强势反弹。

虽然这仅仅是短期的状况,但是这也似乎预示着石油市场的末日不远了。

从长期和行业的本质来看,油价的反弹是自然的循环,但是因为,一起的发展似乎又没法循规蹈矩。

通常情况,如果没有经济的迅速增长导致油价需求的激增,油价只能降到如此低的水平。但是目前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巨大打击,导致消费的递减,而目前的储油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当前的需求水平实在难以拯救油价。

疫情不仅对经济有打击,同时带来的是各种封锁,相应的是人们通勤和旅行的减少,石油的需求降低,所以疫情的走势将很大程度决定油价的高低。2020年下半年油价的上涨正是因为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

因此,2021年疫情的走势将成为油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

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现行价格规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是实行挂钩联动机制,因为近期国际油价总体上涨,这也导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

而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后会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刺激,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和中国进口量的激增也会带来利好消息,导致国际油价的上涨。

2021油价走势

短期来看,我们很快就要迎来下一轮的价格调整,而根据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下一轮的调整我们应该的大概率依然是上行趋势,幅度接近于105元/吨

沙特阿拉伯此前已经承诺在2-3月额外减产,而即将推出大规模的积极刺激机会,希望以此提振市场士气,各种因素作用下,下一轮油价上调俨然是势在必行。

由此意味着,我们极大概率要迎来油价?六连涨?。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2021年油价会一直涨下去。短期内,国际油价会维持在50-60美元/桶的价格,但是冲破60美元的概率并不大。

这是之前分析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沙特的减产、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元贬值等等,这些都会支撑油价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油价上调还是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一方面疫情不断反复,经济的复苏并不理想而且很有可能遭受二度重创。

同国际油价一样,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势必会是短期上行的趋势,但是上涨的幅度并不会特别大。

2021年,国际油价势必还是会面临波动起伏的状态,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影响油价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不论是哪一方的作用力,都会倒是油价的起伏。

全球经济形势在受疫情影响下合适能够恢复,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持续时间,疫苗的研制等等问题都是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油价的情况,需要综合这些方面去考虑。

而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油价稳定的因素则是沙特和俄罗斯能否严格遵守限产协议,另外还有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成为X因素,像中东问题,美伊关系,叙利亚、利比亚战乱等等,太多的问题会最终作用到油价上,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世界走势。

所以与之息息相关的油价走势更是难以预知,只能是根据对于当前形势的猜测而对油价做出一个大概预计。

2021年,只能说全年的油价平均水平会高于2020年,价格水平很可能会保持在45-55美元/桶的水平,具体的情况,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2月4日,2020年油价首次大幅下调!92汽油仅为6开头

我国油价历史最低3.06元一升。以下为中国历史油价。

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2年。

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吨,国内各地93号汽油零售价基本都已超过8元/升,创下了历史新高。从破七到破八,仅用了一年多。油价的涨幅已经大大超越物价指数的涨幅。

2012年11月左右。油价一度达到8.06元(中石油)。以下所有的价格均以中石油为例。

紧接着开始往下降,11月底就降到了7.8元。

13年有跌有涨,平均7.5元左右。这两年都是比较油价高的,和现在差不多。

到14年的时候,前半年涨,涨到了7.8元左右,后半年降,一抄直降到了7.11元,紧接着,在10月底,直接降到了6元线,6.9元左右。

15年的油价一直比较低,绝大多数时间在6.5元以下。在一月份,二月份,以及后来的8月到12月,都是维持在5元线。最低时,甚至不到5.5元。

16年还是以不到6元的价值为多。

但是从17年开始,油价又开始新的一轮猛涨,前半年是6.5元左右,后半年就涨到了7元左右。

18年开始,又是一直在涨,你现在也看到了,接近7.5元了。

2019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24次油价调整,出现了14次上涨,7次下跌,3次搁浅调整的情况,其中还有一次油价下跌,还是因为成品油增值税的下调。

2020年,油价将在3月31日24时进行,虽然目前油价跌幅继续超过1000元/吨,可是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低于30美元/桶,根据油价调整的规则,油价将不涨不跌,将依旧还是现在的价格。而截止目前,油价已经发生6次调整。

2月4日24时油价年内首次大幅下调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1月14日—2月3日),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8.40%。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格大幅下调。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汽油每吨下调420元,柴油每吨下调405元。折合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3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35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